仅就由电动跑步机这一健身器材的旗舰产品为例,中国境内2004年产量62.94万台,出口38万台,进口6万台,实际国内销量30.94万台,与美国形成了很大差距。美国市场电动跑步机销售184万台,是中国的6倍。按平均汇率法计算,美国的GDP为13万多亿美元,中国为1.5万多亿美元。照此推测,中国的电动跑步机应该为26万台左右的销量。然而,笔者认为,平均汇率法计算产品消费极不科学,按购买力平均法则比较公平。照此法计算,美国的GDP为9.6万多亿美元,中国为5万多亿美元,再行推算,中国的电动跑步机销量应为96万台,比之目前的30.94万台,欠账达65.06万台。
为什么有如此差距?原因不外乎有三。,健身器材行业习惯于传统机械、轻工器材销售方式,缺乏情感、欲望、心境、精神的人性化创造,不能进行“生活方式”的推销,仅仅满足于“利润效应”的推销;第二,企业规模太小,相互拆台的多,联合竞争力弱,鹬蚌相争,互不得利。例如:规定中国世界推荐评价门槛是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人民币,出口50%,出口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,销售收入国际排名列前五位。由此推断,近十年内健身器材行业乃至体育用品制造行业,能够进入此门槛的企业尚可罗雀;第三,市场发展滞后,据专家考证,国民从衣食到住行的过渡发达需20至30年,中国温饱解决不满20年,因此市场的培育尚需时日,绝不会像抛物线增长那么一蹴而就。
中国的企业,特别是新兴企业,非常习惯于政府引导,即使在国外,企业也习惯于有个“娘家”。在全民健身运动、中国推荐评比等工作中,政府引导的确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。然而扶持政策的不平衡、信息获取渠道的不对称,企业行业管理的不到位均限制了这一行业的蓬勃发展。企业要想活得好,必须有充足的“贴牌”生意,必须上挂“政府采购”,下联“出口加工”,否则靠某个独立企业,独立运作某一个品牌,走出中国是非常艰难的。
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,依靠全民健身运动器材采购资源,依靠越来越具有轰动效应的每年两
届的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,依靠企业的向心优势,做了大量的行业建设工作,众多体育器材制造企业对其寄予厚望,相信能够在产业规划、政策支持、强势企业组合、技工贸联合等方面给企业以环境建设方面的指导,在加速建设强势企业,铸造成熟健身市场方面定有不凡业绩涌现。
2008年奥运是个大概念,带动全民健身意识,带动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及市场培育,还需从细运作,否则,只能是轰动带不来效应。面对有差距的国内外发展空间,便捷的是走统一联合道路,类似像青岛英派斯、青岛祥兴等过去曾共为一个自行车公司的基础,类似汇祥归属祥和集团的基础,类似以贴牌为链条,好家庭、大连名门等知名渠道商的基础,均是联合的催化剂。国际银行、汽车、石化企业能走得通的道路,在健身器材行业也理应走得通。有行业协会支持,体育专业媒体造势,通过联合、统一造势,中国健身器材市场做大做强,应该是大有希望
天下难事,必做于易。天下大事,必做于细。造就强势企业,培育成熟市场是艰难的大事。因此就要求业内人士一定要先谋事,后谋利,从细节工作做起,从质量、标准、市场规则三要素奠定强势基础做起,进而做大自己的企业,做大自己的市场。有了基础,方能构筑摩天大厦。有了摩天大厦,何愁树不起自己的旗帜?所以说,大家都放长眼光,共同努把力,夯实共同的基础,推荐的大厦才会有更加牢固的植根,推荐的旗帜才会更加美丽的飘扬。